鲁⼈版⾼⼀年级语⽂知识点

学习方法 2021-09-07 145

【篇⼀】
  【原⽂欣赏】《流浪⼈你若到斯巴》
  汽车停下来后,马达还响了⼀会⼉,车⼦外⾯什么地⽅有⼀扇⼤门被⼈拉开了。光线透过打破的车窗
照进汽车⾥,这时我才看见,连车顶上的灯泡也碎了,只有螺⼜还留在灯座上,三两根细钨丝和灯泡残⽚
在颤动着。⼀会⼉发动机的嘟嘟声停⽌了,只听见车外有⼈喊道:“把死⼈抬到这⾥来:你们那⾥有死⼈
吗?”——“该死的,”司机⼤声地回答道,“你们已经解除灯⽕管制了吗?”
  “整个城市烧成⼀⽚⽕海,灯⽕管制还有什么⽤!”那个陌⽣的声⾳喊道,“我问你们,到底有没有死⼈
?”
  “不知道。”
  “把死⼈抬到这⾥来!你听见了吗?其他⼈抬上楼,抬到美术教室去!明⽩吗?”
  “好的,好的!”
  不过我还没有死,我是属于“其他⼈”⾥⾯的。他们抬着我上了楼梯。先经过⼀条长长的灯光昏暗的过
道,这⾥的墙壁刷成绿⾊,墙上钉着⽼式的⿊⾊弯形挂⾐钩,两扇门上都挂着搪瓷⼩牌,写着“⼀年级甲
班”和“⼀年级⼄班”。两扇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柔光闪烁,画像在⿊⾊镜框的玻璃后⾯凝眸
远眺;随后,经过挂着“⼆年级甲班”和“⼆年级⼄班”牌⼦的门⼜,这两扇门之间挂着《挑刺的少年》,这
张精美的照⽚镶在棕⾊的镜框⾥,映出淡红⾊的光辉。
  正对着楼梯⼜的地⽅,中央也竖⽴着⼀根⼤圆柱,柱⼦背⾯是⼀件狭长的⽯膏品,是古希腊雅典
娜神庙庙柱中楣,做⼯精巧,⾊泽微黄,古⾊古⾹,逼真异常。随后见到的,仿佛也似曾相识:⾊彩斑斓
、威风凛凛的希腊重甲胄武⼠,头上插着⽻⽑,看上去像只⼤公鸡。就是在这个楼梯间⾥,墙壁也刷成黄
⾊,墙上也顺序挂着⼀幅幅画像:从⼤选帝侯到希特勒……
  担架通过那条狭长的⼩过道的时候,我终于又平直地躺着了。这⾥有特别美、特别⼤、⾊彩特别绚丽
的⽼弗⾥茨像,他⽬光炯炯,⾝着天蓝⾊的军服,胸前的⼤星章⾦光闪闪。
  后来我躺着的担架又斜了,从⼈种脸谱像旁边匆匆⽽过:这⾥有北部的船长,他有着鹰⼀般的眼神和
肥厚的嘴唇;有西部的莫泽尔河流域的⼥⼈,稍嫌瘦削⽽严厉;有东部的格林斯⼈,长着蒜头⿐⼦;再就
是南部⼭地⼈的侧⾯像,长脸盘,⼤喉结。又是⼀条过道,有⼏步路的⼯夫,我又躺平在担架上。没等担
架拐上第⼆道楼梯,我就看见了⼩型阵亡将⼠纪念碑。碑顶有个很⼤的⾦⾊铁⼗字架和⽉桂花环⽯雕。
  这⼀切从我眼前匆匆掠过,因为我并不重,所以抬担架的⼈⾛得很快。也许这⼀切都是幻觉;我在发
⾼烧,浑⾝上下到处都疼。头疼,胳膊疼,腿疼,我的⼼脏也发狂似的乱跳。⼈发⾼烧时什么东西不会在
眼前显现呢!
  过了⼈种脸谱像以后,又另换⼀类: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得惟妙惟肖,深黄的颜
⾊,古希腊、古罗马的⽓派,威严地靠墙⼀字排开。担架颤悠着拐弯时,迎⾯⽽来的竟也是赫⽿墨斯圆柱
。在过道——这⾥刷成玫瑰⾊——的尽头,就是美术教室,教室⼤门上⽅悬挂着伟⼤的宙斯丑怪的脸像;
现在离宙斯的丑脸还远着呢。透过右边的窗户,我看见了⽕光,满天通红,浓⿊的烟云肃穆地飘浮⽽去…
  我不禁再往左边看去,又看见了门上的⼩牌⼦:“九年级甲班”、“九年级⼄班”,门是浅棕⾊的,散发
出发霉的味道。两扇门之间挂着⾦黄⾊镜框,我从中只看得见尼采的⼩胡⼦和⿐⼦尖,因为有⼈把画像的
上半部⽤纸条贴上了,上⾯写着:“简易外科⼿术室”……
  “假如现在,”我闪过⼀个念头,“假如现在是……”但是多哥的⼤幅风景画,现在已经出现在我眼前了
,⾊彩鲜艳,像⽼式铜版画⼀样没有景深,印刷得⼗分考究。画⾯前端,在住房,以及⼏个⿊⼈和⼀
个莫名其妙持枪⽽⽴的⼤兵前⽅,是画得⼗分逼真的⼤串⾹蕉,左边⼀串,右边⼀串,在右边那串中间⼀
只⾹蕉上,我看见涂了些什么玩意⼉,莫⾮这是我⾃⼰⼲的……
  但这时有⼈拉开了美术室的⼤门,我被⼈从宙斯像下摇摇晃晃地抬了进去,然后,我就闭上了眼睛。
我不想再看见任何东西。美术教室⾥散发着碘酒、粪便、垃圾和烟草的⽓味,⽽且喧闹得很。他们把我放
了下来,我对抬担架的说:“请往我嘴⾥塞⼀⽀烟,在左上⽅⼜袋⾥。”
  我感觉到有⼈在掏我的⼜袋,接着划了根⽕柴,我嘴⾥就被塞上了⼀⽀点着的⾹烟。我吸了⼀⼜,说
了声:“谢谢!”
  “这⼀切都不是证据。”我⼼想。毕竟每⼀所⽂科中学都有⼀间美术教室,都有刷成黄⾊和绿⾊的⾛廊
,墙上也都有⽼式弯形挂⾐钩;就连⼀年级甲、⼄两班之间的《美狄亚》和九年级甲、⼄两班之间尼采的
⼩胡⼦,也不能证明我现在是在⾃⼰的母校。肯定有必须挂尼采像的明⽂规定。普鲁⼠⽂科中学的环境布
置规定为:《美狄亚》挂在⼀年级甲、⼄两班之间;《挑刺的少年》放在⼆年级甲、⼄两班之间;恺撤、
马可·奥勒留和西塞罗放在过道⾥;尼采挂在楼上——楼上的学⽣已经学习哲学了。还有雅典娜神庙庙柱
中楣,⼀幅多哥的彩⾊画。《挑刺的少年》和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已经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好⽽又古⽼的
学校摆设。⽽且可以肯定,⼀时⼼⾎来潮在⾹蕉上写上“多哥万岁!”的不会就是我⼀个。学⽣们在学校⾥
闹的恶作剧也都是⽼⼀套。此外,也可能我在发烧,我在做梦。
  我现在不感到疼痛了。在汽车上那会⼉更受罪:每当在⼩弹坑上颠簸⼀下,我就禁不住要叫喊⼀次;
从⼤弹坑上开过去,倒还好受些,汽车爬了上去,又爬了下来,就像在波涛⾥⾏船。现在注射剂已经起作
⽤了。在路上,他们摸着⿊在我胳膊上扎过⼀针;我感觉到针头戳进了⽪肤,接着⼤腿以下就变得热乎乎
的。
  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这样想,汽车不会跑这么远,差不多有三⼗公⾥地呢。再说,你毫⽆感觉,除了
眼睛以外,其他感官都已失去了知觉;感觉没有告诉你,现在你是在⾃⼰的学校⾥,在你三个⽉前刚刚离
开的母校⾥。⼋年不是⼀个⼩数⽬,⼋年内的⼀切,难道你只凭⼀双⾁眼,就都能辨认出来吗?
  我闭着眼睛把这⼀切又回味了⼀遍,⼀个个场⾯像电影镜头那样掠过脑际:⼀楼的过道,刷成绿⾊;
上了楼梯,这⾥漆成黄⾊,阵亡将⼠纪念碑,过道;再上楼梯,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赫⽿墨
斯、尼采的⼩胡⼦、多哥、宙斯的丑脸……
  我淬掉烟头,开始叫喊。叫喊⼏声总觉得好受些,不过得⼤喊⼤叫;叫喊叫喊真好,我发了狂似的叫
着喊着。有⼈俯⾝观察我的情况,我还是不睁开眼睛;我感到⼀个陌⽣⼈的唿吸的热浪,它散发着难闻的
烟草和蒜头的⽓味,⼀个声⾳平静地问道:“怎么啦?”
  “给点喝的!”我说,“再来⽀烟,在左上⽅⼜袋⾥。”
  有⼈在我的⼜袋⾥摸着,又划了根⽕柴,把点着的烟塞到我的嘴⾥。
  “我们在哪⼉?”我问道。
  “本多夫。”
  “谢谢!”我说完就吸起烟来。
  看来我当真是在本多夫,那么说就是到家了,要不是⾼烧发得这么厉害,我就可以肯定⾃⼰正呆在⼀
所⽂科中学⾥——肯定是⼀所学校。在楼下时,不是有⼈在喊“其他⼈抬到美术教室去”吗?我属于“其他⼈
”,我还活着;显然,“其他⼈”就是指这些活着的⼈。那么,这⾥就是美术教室。要是我能听得真切,为什
么我不好好地看看呢?那样就可以肯定了。我确实认出了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只有在⽂科中学
⾥才有这些;我不相信,在别的学校的⾛廊⾥也会靠墙摆上这三个家伙。
  他终于给我拿⽔来了,我又闻到他唿出的⼀股蒜头加烟草的混合味⼉,我不由⾃主地睁开眼睛:这是
⼀张疲惫苍⽼的脸,没有刮胡⼦,⾝上穿着消防队的制服。他⽤衰⽼的声⾳轻轻地说:“喝吧,兄弟!”
  我喝着,这是⽔,⽔有多么甜美。我的嘴唇触到炊具了,觉得是⾦属做的。想到还会有好些⽔要涌进
我的喉咙⾥去,这是⼀种多么舒服的感觉啊!可是那个消防队员从我嘴边把炊具拿⾛了。他⾛开了。我喊
叫起来,但他头也不回,只是困倦地耸耸肩膀,径⾃⾛开去。躺在我旁边的⼀个⼈冷静地说:“吼也没⽤
,他们没有⽔了;城市在燃烧,你也看得见的。”
  透过遮光窗帐,我看见了熊熊⼤⽕。⿊⾊的窗帐外,夜空⾥红光和⿊烟交织,就像添上新煤的炉⼦。
我看见了:是的,城市在燃烧。
  “这个城叫什么名字?”我问这位躺在我旁边的⼈。
  “本多夫。”他回答道。
  “谢谢!”
  我注视着⾯前的这排窗户,又不时望望屋顶。屋顶依然完好⽆损,洁⽩光滑。四边镶着细长的古典式
的胶泥花纹。但是所有学校美术教室的屋顶都有这种拟古典花纹的,⾄少,在像样的⽼牌⽂科中学⾥是如
此。这是很清楚的。
  现在必须承认,我正躺在本多夫⼀所⽂科中学的美术教室⾥。本多夫有三所⽂科中学:腓特烈⼤帝中
学、阿尔贝图斯中学,但这最后的⼀所,第三所,也许⽤不着我讲,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中学。在腓特烈
⼤帝中学的楼梯间⾥,⽼弗⾥茨像难道不是特别华丽、特别⼤吗?我在这所中学读过⼋年书。那么,在其
他学校⾥,为什么不能在同样的地点也挂上这张像呢?⽽且也这么清晰、显眼,你⼀登上⼆楼,它就⽴即
映⼊眼帘。
  现在,我听见外⾯重炮在轰鸣。要没有炮声,周围⼏乎⼀⽚沉寂;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吞噬声,以
及⿊暗中什么地⽅⼭墙倒坍的巨响。炮声均匀⽽有节奏。我在想:多出⾊的炮队啊!我知道,炮声通常都
是这样的,但我还是这么想。我的上帝,多么令⼈宽慰,令⼈悦意的炮声,深沉⽽又粗犷,如同柔和⽽近
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论如何也是⾼雅的。我觉得⼤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
么⾼雅,确实是图画书⾥打仗的模样……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座阵亡将⼠纪念碑落成,碑顶竖着更⼤
的⾦⾊铁⼗字,并装饰着更⼤的⽉桂花环⽯雕,那么又该有多少⼈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
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碑上去;在校,我的名字后⾯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
…⽽阵亡。”
  可是我还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是否当真回到了母校。我现在⽆论如何要把这—点弄清楚。阵亡将
⼠纪念碑并⽆特⾊,也毫不引⼈注⽬,到处都⼀样,都是按⼀种格式成批⽣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
哪个中⼼点都可以领到……
  我环顾这间宽⼤的美术教室,可是图画都被⼈取下来了,⾓落⾥堆放着⼀些凳⼦,像⼀般的美术教室
那样,为了使室内光线充⾜,这⾥有⼀排窄长的⾼窗户。从这些凳⼦和⾼窗户上能看出什么来呢?我什么
也回忆不起来。如果我在这个⼩天地⾥呆过,我能不回忆起什么来吗?因为这是我⼋年来学习画花瓶和练
习写各种字体的地⽅,有细长精致的罗马玻璃花瓶出⾊的品,它们由美术教师陈放在教室前⾯的架⼦
上,还有各种字体:圆体、拉丁印刷体、罗马体、意⼤利体……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中,我最讨厌这门课了
。我百⽆聊赖地度过这些时光,没有⼀次我能把花瓶画得像样,能把字描好。⾯对这回⾳沉闷⽽单调的四
壁,我所诅咒的,我所憎恶的又在哪⾥呢?我回想不起什么来,于是默默地摇摇头。
  那时,我⽤橡⽪擦了又擦,把铅笔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么也回想不起来……
  我记不清是怎么受伤的;我只知道我的胳膊不听使唤了,右腿也动不了了,只有左腿还能动弹⼀下。
我想,他们⼤概把我的胳膊捆在⾝上了,捆得这么紧,使我动弹不得。
  我把第⼆个烟头啐了出去,落到⼲草垫之间的过道⾥。我试着要活动活动胳膊,可是疼得我禁不住要
叫喊起来。我又叫喊开了,喊⼀喊就舒服多了。另外我也很⽣⽓,因为我的胳膊不能动弹了。
  医⽣来到我跟前,摘下眼镜,眯着眼睛注视着我,他⼀句话也没说。他背后站着那个给过我⽔喝的消
防队员。他和医⽣⽿语了⼀阵,医⽣又把眼镜戴上,于是我清楚地看见了他那双在厚眼镜⽚后⾯瞳孔微微
转动着的⼤眼睛。他久久地注视着我,看得这么久,使我不得不把视线移到别的地⽅去,这时他轻声地说
:“等⼀会⼉,马上就轮到您了……”
  然后,他们把躺在我旁边的那个⼈抬了起来,送到⽊板后⾯去;我⽬送着他们。他们已把⽊板拉开,
横放着,墙和⽊板之间挂着⼀条床单,⽊板后⾯灯光刺眼……
  什么也听不见,直到床单又被拉开,躺在我旁边的那个⼈被抬了出来;抬担架的⼈⾯容疲倦、冷漠,
步履蹒跚地抬着他朝门⼜⾛去。
  我又闭上眼睛想,“你⼀定要弄清楚,到底受了什么伤;另外,你现在是不是就在⾃⼰的母校⾥。”
  我觉得周围的⼀切都显得如此冷漠、如此⽆情,仿佛他们抬着我穿过⼀座死城博物馆,穿过⼀个与我
⽆关的、我所陌⽣的世界,虽然我的眼睛认出了这些东西,但这只是我的眼睛。这是不可能的事:三个⽉
前我还坐在这⾥,画花瓶,描字,休息时带上我的果酱黄油⾯包下楼去,经过尼采、赫⽿墨斯、恺撒、西
塞罗、马可·奥勒留的画像前,再慢慢地⾛到楼下挂着《美狄亚》的过道⾥,然后到门房⽐尔格勒那⾥去
,在他那间昏暗的⼩屋⾥喝⽜奶,甚⾄可以冒险地抽⽀烟,尽管这是被禁⽌的。这怎么可能呢?他们⼀定
把躺在我旁边的那个⼈抬到楼下放死⼈的地⽅去了。也许那些死⼈就躺在⽐尔格勒那间灰蒙蒙的⼩屋⾥,
这间⼩屋曾散发着热⽜奶的⾹味、尘⼟味和⽐尔格勒劣等烟草的⽓味……
  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这回他们要把我抬到⽊板后⾯去。现在又被摇晃着抬过门⼜了,在这⼀刹那
间,我看到了肯定会看到的东西:当这所学校还叫托马斯中学的时候,门上曾经挂过⼀个⼗字架,后来他
们把⼗字架拿⾛了,墙上却留下了清新的棕⾊痕迹,⼗字形,印痕深⽽清晰,⽐原来那个旧的、浅⾊的⼩
⼗字更为醒⽬;这个⼗字印痕⼲净⽽美丽地留在褪了⾊的粉墙上。当时,他们在盛怒之下重新把墙刷了⼀
遍,但⽆济于事,粉刷匠没有把颜⾊选对,整⾯墙刷成了玫瑰⾊的,⽽⼗字呈棕⾊,依旧清晰可见。他们
咒骂了⼀阵,但也⽆济于事,棕⾊的⼗字仍清晰地留在玫瑰⾊的墙上。我想,他们准是把涂料的经费都⽤
完了,因此再⽆计可施。⼗字还留在这⾥,假如再仔细地看看,还可以在右边的横梁上看到⼀道明显的斜
痕,这是多年来挂黄杨树枝的地⽅。那是门房⽐尔格勒夹上去的,那时还允许在学校⾥挂⼗字架……
  当我被抬过这扇门,来到灯光耀眼的⽊板后⾯时,就在这短短的⼀秒钟内,我突然回忆起了这⼀切。
  我躺在⼿术台上,看见⾃⼰的⾝影清晰地映照在上⾯那只灯泡的透明玻璃上,但是变得很⼩,缩成⼀
丁点⼉的⽩团团,就像⼀个⼟⾊纱布襁褓,好似⼀个格外嫩弱的早产⼉。这就是我在玻璃灯泡上的模样。
  医⽣转过⾝去,背朝着我站在桌旁,在⼿术器械中翻来翻去。⾝材⾼⼤⽽苍⽼的消防队员站在⽊板前
,他向我微笑着,疲倦⽽忧伤地微笑着,那张长满胡⼦茬的肮脏的脸,像是睡着了似的。我的⽬光扫过他
的肩膀投向⽊板上了油漆的背⾯。就在这上⾯我看见了什么,⾃我来到这个停⼫间之后,它第⼀次触动了
我的⼼灵,震撼了我内⼼某个隐秘的⾓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开始剧烈地跳动:⿊板上有我的笔迹。
在上端第⼀⾏。我认出了我的笔迹,这⽐照镜⼦还要清晰,还要令⼈不安,我不⽤再怀疑了,这是我⾃⼰
的⼿迹!其余的⼀切全都不⾜为凭,不论是美狄亚还是尼采,也不论是迪那⾥⼭地⼈的侧⾯照⽚,或是多
哥的⾹蕉,连门上的⼗字印痕也不能算数。这些在别的学校⾥也都是⼀模⼀样的,但是我决不相信在别的
学校有谁能⽤我的笔迹在⿊板上写字。仅仅在三个⽉以前,就在那绝望的⽇⼦⾥,我们都必须写下这段铭
⽂。现在这段铭⽂还依旧赫然在⽬:“流浪⼈,你若到斯巴……”哦,我现在想起来了,那时因为⿊板太短
,美术教师还骂过我,说我没有安排好,字体写得太⼤了。他摇着头,⾃⼰却也⽤同样⼤的字在下⾯写了
:“流浪⼈,你若到斯巴……”
  这⾥留着我⽤六种字体写的笔迹:拉丁印刷体、德意志印刷体、斜体、罗马体、意⼤利体和圆体。清
楚⽽⼯整地写了六遍:“流浪⼈,你若到斯巴……”
  医⽣⼩声把消防队员叫到他⾝边去,这样我才看见了整个铭⽂,它只差⼀点就完整⽆缺了,因为我的
字写得太⼤,占的地⽅也太多了。
  我感到左⼤腿上挨了⼀针,全⾝勐地震颤了⼀下,我想抬起⾝⼦,可是坐不起来;我向⾃⼰的⾝⼦望
去,现在我看到了,因为他们已经把我的包扎解开了,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我勐地仰⾯躺了下
来,因为我不能⽀撑⾃⼰。我失声唿叫,医⽣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可是医⽣只耸了耸肩膀,继续推
他的注射器,筒⼼缓缓地、平稳地推到了底。我又想看看⿊板,可是现在消防队员就站在我跟前,把⿊板
挡住了。他紧紧地按住我的肩膀,我闻到的是⼀股烟熏⽕燎的煳味和脏味,这是从他油腻的制服上发散出
来的。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张疲惫忧伤的⾯孔,现在我终于认出他来了——原来是⽐尔格勒!
  “⽜奶,”我喃喃地说……
  简介:
  《流浪⼈,你若到斯巴……》是德国作家海因⾥希·伯尔写作的⼀篇⼩说。⼩说名字取⾃波希战争纪
念碑上铭⽂的前⼋字。⼩说讲述了伤兵在以前读书的教室改成的战地医院,看到以前接受军国主义教育痕
迹,从⽽反映战争破坏年轻⼀代的⽆奈的故事。
  背景:
  公元前480年,波斯⼊侵希腊,300名斯巴达战⼠扼守温泉关,奋战阵亡(参看词条:波希战争)。后
来,希腊⼈⽴碑表⽰纪念,碑上的铭⽂是:“流浪⼈,你若到斯巴达,请报告那⾥的公民们,我们阵亡此
地,⾄死犹恪守他们的命令。”本⼩说的标题就取⾃铭⽂的前⼋字。
  字词:
  ①器械
  ②赫然
  ③震颤
  练习题:
  1赏析选⽂中的句⼦。
  缩成⼀丁点⼉的⽩团团,就像⼀个⼟⾊纱布襁褓,好似⼀个格外嫩弱的早产⼉。
  2.⼩说为什么强调⽤六种字体写下“流浪⼈,你若到斯巴……”?
  3.有同学认为,结尾处“⽜奶”换做“怎么会这样”效果更好,你是怎样认为的?请分条简述理由。
【篇⼆】
  【原⽂欣赏】《琵琶⾏》
  元和⼗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闻⾈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本长安倡⼥,尝学琵琶于穆、曹⼆善才,年长⾊衰,委⾝为贾⼈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
罢悯然,⾃叙少⼩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年,恬然⾃安,感斯⼈⾔,是⼣始觉
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六⾔,命⽈《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
  忽闻⽔上琵琶声,主⼈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唿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不得志。
  低眉信⼿续续弹,说尽⼼中⽆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六⼳⼀作:绿腰)。
  ⼤弦嘈嘈如急⾬,⼩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珠⼩珠落⽟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作: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此时⽆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浆迸,铁骑突出⼑枪鸣。
  曲终收拨当⼼画,四弦⼀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唯见江⼼秋⽉⽩。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裳起敛容。
  ⾃⾔本是京城⼥,家在虾蟆陵下住。
  ⼗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罗裙翻酒污。(银篦⼀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春风等闲度。
  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嫁作商⼈妇。
  商⼈重利轻别离,前⽉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守空船,绕船⽉明江⽔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乐,终岁不闻丝⽵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绕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暂明。
  莫辞更坐弹⼀曲,为君翻作《琵琶⾏》。
  感我此⾔良久⽴,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翻译:
  唐宪宗元和⼗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年秋季的⼀天,送客到湓浦⼜,夜⾥听到船上有⼈弹琵
琶。听那声⾳,铮铮铿铿有京都流⾏的声韵。探问这个⼈,原来是长安的歌⼥,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
师学艺。后来年纪⼤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为妻。于是命⼈摆酒叫她畅快地弹⼏曲。她弹完后,有些闷
闷不乐的样⼦,⾃⼰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
外任职两年来,随遇⽽安,⾃得其乐,⽽今被这个⼈的话所感触,这天夜⾥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
⼀⾸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六字,题为《琵琶⾏》。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助兴的⾳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倒映着明⽉。
  忽听得江⾯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也不想动⾝。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唿万唤她才缓缓地⾛出来,怀⾥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连续地弹个不停;⽤琴声把⼼中⽆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会⼉抹,⼀会⼉挑。初弹《霓裳⽻⾐曲》接着再弹《六⼳》。
  ⼤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珠⼩珠⼀串串掉落⽟盘。
  琵琶声⼀会⼉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会⼉又像⽔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
  好像⽔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不通畅声⾳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种愁思幽恨暗暗滋⽣;此时闷闷⽆声却⽐有声更动⼈。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枪齐鸣。
  ⼀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划拨;四弦⼀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之中映着⽩⽩秋⽉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插在琴弦中;整顿⾐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为妻。
  商⼈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他去浮梁做茶叶的⽣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孤守空船;秋⽉与我作伴绕舱的秋⽔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今⽇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荒凉偏僻没有⾳乐;⼀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缭绕丛⽣。
  在这⾥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夜那样好光景;也⽆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就没有⼭歌和村笛吗?只是那⾳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曲;我要为你创作⼀⾸新诗《琵琶⾏》。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了好久;回⾝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在座的⼈重听都掩⾯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湿透青衫⾐襟!
  简介:
  《琵琶⾏》是唐朝诗⼈⽩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作于元和⼗⼀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
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民⽣凋敝、⼈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
诗⼈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对⾃⼰⽆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背景:
  《琵琶⾏》创作于元和⼗⼀年(公元816年),为七⾔古诗。⽩居易任谏官时,直⾔敢谏,同情民间
疾苦,写了⼤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被贬。他的被贬其实是⼀桩冤案,他连遭打击,⼼
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年)送客湓浦⼜,遇到琵琶⼥,创作出这⾸传世名篇。
  字词:
  (1)左迁:贬官,降职。与下⽂所⾔“迁谪”同义。古⼈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2)铮铮:形容⾦属、⽟器等相击声。
  (3)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的乐曲声调。
  (4)倡⼥:歌⼥。倡,古时歌舞艺⼈。
  (5)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的意思。
  (6)委⾝:托⾝,这⾥指嫁的意思。
  (7)为:做。
  (8)贾(gǔ)⼈:商⼈。
  (9)命酒:叫(⼿下⼈)摆酒。
  (10)快:畅快。
  (11)漂沦:漂泊沦落。
  (12)出官:(京官)外调。
  (13)恬然:淡泊宁静的样⼦。
  (14)迁谪(zhé):贬官降职或流放。
  (15)为:创作。
  (16)长句:指七⾔诗。
  (17)歌:作歌,动词。
  (18)凡:总共。
  (19)⾔:字。
  (20)命:命名,题名。
  练习题: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诗交代了什么?它的作⽤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的时间(夜晚)、地点(浔阳江头)、⼈物(主⼈和客⼈)、事件(主⼈送客
⼈)和环境(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种悲凉的⽓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管弦”三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管弦”三字,既与后⾯的“终岁不闻丝⽵声”相唿应,又为琵琶⼥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3.“同是天涯沦落⼈,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对琵琶⼥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出诗⼈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贬谪九江后
的苦闷与凄凉的⼼境。
  4.“今夜闻君琵琶语”中“语”如果换成“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既指曲声,也含有琵琶⼥通过⾳乐所表露出的⼼曲,⽐“曲”的含义更深⼴。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教版⾼⼀语⽂知识点复习 ⼈教版⾼⼀语⽂必背知识点 ⼈教版⾼⼀语⽂近义词知识点复习 ⼈教版⾼⼀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版⾼⼀语⽂必修⼆知识点归纳 ⼈教版⾼⼀语⽂必修⼀⽂⾔⽂知识点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教版⾼⼀语⽂必背知识点 下一条: ⾼⼀语⽂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