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苏科版)

学习方法 2021-07-22 147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线
⼀、知识⽹络结构
⼆、知识要点
1、在同⼀平⾯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平⾏ , 垂直 是相交的⼀种特殊情况。
2、在同⼀平⾯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平⾏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条公共边 的两个⾓是
邻补⾓。邻补⾓的性质: 邻补⾓互补 。如图1所⽰, 与 互为邻补⾓,
与 互为邻补⾓。 + = 180°; + = 180°;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中,⼀个⾓的两边分别是另⼀个⾓的两边的 反向延长线 ,这样的两个⾓
互为 对顶⾓ 。对顶⾓的性质:对顶⾓相等。如图1所⽰, 与 互为对顶⾓。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中,如果有⼀个是 直⾓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条叫做另⼀条的垂线。如图2所⽰,当 = 90°时, ⊥ 。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当 a ⊥ b 时, =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内错⾓、同旁内⾓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同⼀⽅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侧 ,这样
的两个⾓叫 同位⾓ 。图3中,共有 对同位⾓: 与 是同位⾓;
与 是同位⾓; 与 是同位⾓; 与 是同位⾓。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 ,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两侧 ,这样的两个⾓叫 内错⾓ 。图3中,共有
对内错⾓: 与 是内错⾓; 与 是内错⾓。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 之间 ,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旁 ,这样的两个⾓叫 同旁内⾓ 。图3中,
共有 对同旁内⾓: 与 是同旁内⾓; 与 是同旁内⾓。
7、平⾏公理:经过直线外⼀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
平⾏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
平⾏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同位⾓相等。如图4所⽰,如果a∥b,
则 = ; = ; = ; = 。
性质2:两直线平⾏,内错⾓相等。如图4所⽰,如果a∥b,则 = ; = 。
性质3:两直线平⾏,同旁内⾓互补。如图4所⽰,如果a∥b,则 + = 180°;
+ = 180°。
性质4:平⾏于同⼀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如果a∥b,a∥c,则   ∥   。
8、平⾏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相等,两直线平⾏。如图5所⽰,如果 =
或 =  或 =  或 = ,则a∥b。
判定2:内错⾓相等,两直线平⾏。如图5所⽰,如果 =  或 = ,则a∥b 。
判定3:同旁内⾓互补,两直线平⾏。如图5所⽰,如果 + = 180°;
+ = 180°,则a∥b。
判定4:平⾏于同⼀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如果a∥b,a∥c,则   ∥   。
9、判断⼀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 题设 和 结论 两部分组成,有 真命题 和 假命题 之分。如果题设
成⽴,那么结论 ⼀定 成⽴,这样的命题叫 真命题 ;如果题设成⽴,那么结论 不⼀定 成⽴,这样的命题
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0、平移:在平⾯内,将⼀个图形沿某个⽅向移动⼀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 形状 和 ⼤⼩ 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
⼀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平移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①对应点的连线平⾏且相等;②对应线段相等;③对应⾓相等。
第六章 实数
【知识点⼀】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实数的相关概念
1.相反数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个是另⼀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何意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侧,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或数轴上,互为
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a、b互为相反数 a+b=0.
2.绝对值 |a|≥0.
3.倒数 (1)0没有倒数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
4.平⽅根
(1)如果⼀个数的平⽅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根.⼀个正数有两个平⽅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
个平⽅根,它是0本⾝;负数没有平⽅根.a(a≥0)的平⽅根记作.
(2)⼀个正数a的正的平⽅根,叫做a的算术平⽅根.a(a≥0)的算术平⽅根记作 .
5.⽴⽅根
  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根.⼀个正数有⼀个正的⽴⽅根;⼀个负数有⼀个负的⽴⽅根;零的⽴
⽅根是零.
【知识点三】实数与数轴
数轴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缺⼀不可.
【知识点四】实数⼤⼩的⽐较
  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的数较⼤.
  2.正数都⼤于0,负数都⼩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的那个正数⼤;两个负数;绝对值⼤的反⽽⼩.
  3.⽆理数的⽐较⼤⼩:
【知识点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的加
数的符号,并⽤较⼤的绝对值减去较⼩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
个数.
2.减法:减去⼀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个⾮零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有奇数
个时,积为负.⼏个数相乘,有⼀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除法
  除以⼀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
任何⼀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乘⽅与开⽅
  (1)an所表⽰的意义是n个a相乘,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正数和0可以开平⽅,负数不能开平⽅;正数、负数和0都可以开⽴⽅.
  (3)零指数与负指数
【知识点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有效数字:
⼀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
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个数⽤ (1≤ <10,n为整数)的形式记数的⽅法叫科学记数法.
第七章 平⾯直⾓坐标系
⼀、知识⽹络结构
⼆、知识要点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平⾯直⾓坐标系:在平⾯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直⾓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
直⾓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内任⼀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
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象限,按逆时针⽅向依次叫第⼆象限、第三
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第⼆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
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
坐标 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标 0,纵坐标 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 0,纵坐标 0。(填“>”、“<”或“=”)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 |b| ,到y轴的距离是 |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 相等,纵坐标 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
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 到x轴的距离是 ; 到y轴的距离是 ; 点P(2,3) 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点P(2,3)
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
11、如果两个点的 横坐标 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平⾏、与x轴垂直 ;如果两点的 纵坐标相同,则
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与y轴垂直 。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
⊥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2、平⾏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三象限⾓平分
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四象限⾓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
a,b) 在⼀、三象限⾓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 a = b ;如果点P(a,b) 在⼆、四象限
⾓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 a = -b 。
13、表⽰⼀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法:⼀是准确恰当地建⽴平⾯直⾓坐标系;⼆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
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的平⾯直⾓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4、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坐标平移规律:①左右平移时,横坐标进⾏加减,纵坐标不变;②
上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加减;③坐标进⾏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
如将点P(2,3)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
标为( , );将点P(2,3)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
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
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先向右平移3个
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将点P(2,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
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 )。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初⼀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苏科版 苏科版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苏科版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方法资讯

上一条: 初⼀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 下一条: 初⼀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