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

学习资料 2021-03-18 242

做题能够检验大家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完地理知识点后要及时的做题进行巩固,为此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利用这些题。

章末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完成1~3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的区域特征为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下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上图中的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 1.B 2.C 3.C

解析 第1题,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第2题,不同的干湿地区,对应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第3题,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完成4~5题。

4.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____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

A.玉米 B.小麦

C.大豆 D.高粱

5.“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 4.B 5.D

解析 第4题,受降水和气温条件的影响,陕西关中地区以小麦种植为主。第5题,影响陕西的冬季风主要是西北风,风沙较大。

读“某地区示意图”,完成6~8题。

6.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7.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8.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答案 6.B 7.D 8.A

解析 由图示边界轮廓可判断该区域为新疆,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但北部阿尔泰山地区,来自北冰洋、大西洋的水汽可以通过山口进入该区,降水较多,不属于干旱区;由于新疆地区面积辽阔,自然地域分异比较复杂,既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又有垂直地域分异,还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该区域最典型的特征是干旱,晴天多,光照充足,适宜长绒棉的生长。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三枚邮票民居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内蒙古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云南民居

B.①云南民居 ②陕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C.①陕北民居 ②云南民居 ③内蒙古民居

D.①陕北民居 ②内蒙古民居 ③云南民居

10.三民居特点反映了其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B.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③—终年高温多雨

D.②—湿热的气候

答案 9.C 10.D

解析 本组题考查区域特征及其差异。其分析思路如下:陕北——黄土高原——干旱、黄土直立——窑洞,云南——气候湿热——防潮、通风——吊脚竹楼,内蒙古——高原草场——游牧——蒙古包。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乙、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

A.中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C.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D.春小麦与冬小麦之间的分界线

12.丁所在地形区的冬季气温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比较(  )

A.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B.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C.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D.气温低,主要影响因素为洋流

答案 11.B 12.C

解析 通过周围地理事物的判定可知该山脉为我国的秦岭。丁所在的地形区是我国的四川盆地,北部为大巴山脉,使冬季风对四川盆地的影响较小,从而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要高。

读图,完成13~14题。

13.有关甲、乙两地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均耕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乙地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B.甲、乙两地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

C.甲地油气资源的开发一定会使人口容量不断扩大

D.乙地老工业区改造,人口数量不能超过当前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新疆,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选项A正确;甲地地域广阔,但水资源不足,人口容量小,选项B错误;油气开发对人口容量大小的影响不大,选项C错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老工业区的改造,新的条件下可以容纳更多人口,人口容量增大,选项D错误。

14.在节能减排、公众参与、发展低碳经济的行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西气东输,乙地发展低能耗工业

B.甲地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乙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甲地采用节水措施,乙地开发无污染能源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废弃物的无害处理

答案 B

解析 甲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资源,减少对石化燃料的使用,节能减排;乙地区工业发达,能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故选项B正确。

2013年10月15日上午8时12分,菲中部保和省卡门镇东南约2公里处发生7.2级地震,后又发生多起余震。受灾最严重的宿务省与保和省当天宣布进入“灾难状态”。菲官方此前透露,地震已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据此回答15~16题。

15.对本次地震进行灾后救援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

A.RS和GIS B.雷达和网络技术

C.GPS和RS D.GPS和GIS

16.地方救灾办公室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卫星通信技术

17.在营救地震被困人员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 15.C 16.A 17.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RS技术主要是用于获取信息的。

阅读材料,回答18~19题。

材料一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它是一种由信息技术支持,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包括精确播种、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精确收获等环节,是实现农业向低耗、高效、优质、安全转变的重要途径。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材料二 下表为精准施肥与常规施肥效益比较表。

项目 施肥量

(千克/公顷) 肥料成本

(千克/公顷) 产量

(千克/公顷) 其他成本

(元/公顷) 总收益

(元/公顷) 净收益

(元/公顷) 精准施肥 218.30 651.36 9 473.44 4 406.85 11 557.60 6 499.39 常规施肥 361.35 1 205.25 8 882.78 4 406.85 10 836.99 5 224.89 精准-常规 -143.05 -553.89 590.66 0 720.61 1 274.50 18.为了精确和快速地对大面积的田区进行频繁监测,判断田间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的空间分布状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19.为了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确施肥,减小化肥施用总量,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 18.C 19.A

解析 第18题,结合“精确”“快速”和“监测”等关键词可以判断,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遥感)。故选C。第19题,精确施肥就是根据不同地块土壤的肥力状况、农作物生长情况,精确、定点地投放肥料,需要借助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故选A。

20.京运高速公路客运的湘高速公司引进的一套EIGPS系统,其作用之一就是反超速,当司机行驶速度超过设定速度时,系统自动报警,司机的名字、车速、现在的位置全部都可以呈现。这是因为汽车上安装了(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 B

解析 全球定位系统能够获取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等信息。

21.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 A

解析 要设计合理线路必须具有空间分析功能,这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畴。

日本株式会社久保田是日本最大的农机制造商,在我国成立了多家农机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下表是“久保田农机信息吧”统计的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小麦的收割时间。读后完成22~23题。

地区 收割开始时间 山东 5月26日 湖北 5月18日 北京 6月12日 吉林 7月13日 22.四地小麦收割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降水量 B.纬度 C.地形 D.劳动力数量

23.农业部门调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IS B.GPS

C.RS D.数字地球

答案 22.B 23.C

解析 第22题,我国四省市小麦收割时间不同,是由于小麦成熟时间有早晚,这与四省市的气温、热量有关,也就是说纬度位置不同影响了四地小麦收割时间。第23题,此题考查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用途,农业部门调查全国小麦播种面积和生长状况,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RS)。

2013年3月,东北地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资料显示,春耕春播时期,东北地区还有1/4耕地过湿,不仅推迟了春耕,更加重了春涝的程度。回答24~25题。

24.对春涝灾情进行监测需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3S

25.救灾决策部门为了综合分析春涝灾情,运用了GIS,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降水量分布图 ②水系分布图 ③地形分布图

④土壤类型分布图 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答案 24.C 25.A

解析 第24题,当春涝发生时,地表、土壤状况和平时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反射和折射状况也不相同,而遥感技术可以扑捉这种变化,因而C正确。第25题,春涝的发生与地区降水状况、水系分布以及地形状况有关系,因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分析的时候需要叠加这三类地图。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读“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 (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不及甲区域的,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解析 第(1)题,甲图中A代表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代表鄱阳湖平原;乙图中C代表松嫩平原,D代表三江平原。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就是气候条件的差异。第(2)题,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位置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有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还可以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灌水保温、放烟防冻等。第(3)题,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组织答案。

27.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在不同发展阶段,自然地理条件(格局)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也不相同。下图是我国不同时期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率示意图。

(1)我国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大小明显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空间的差异现象。请分析引起其差异现象的农业区位原因。

(2)我国不同时段自然地理条件变化引起了农业产值的变化。在空间差异上:自然条件变化引起农业产值增长最明显的地区是________;在时间上,从1979~2002年我国自然条件中,________区位因素引起了农业产值的波动变化。

(3)2002年,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西南、华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外)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值基本相同。这是由于________区位因素变化的缘故。

A.全球变暖          B.市场条件

C.科技水平          D.交通条件

E.农业政策

答案 (1)东西 南北

东西:我国东部主要为平原和盆地、丘陵,属于季风气候区;西部为高原、山地,属于非季风区。南北:南部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较差。

(2)北方地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气候(变暖)

(3)AC

解析 (1)受地形、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自然条件对农业产值的贡献明显呈现出了东西差异与南北差异。(2)对比材料中的两图可以看出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自然条件变化引起农业产值增长幅度最大。该时段内主要是受全球变暖的影响。(3)主要是受科技与全球变暖因素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2013年7月23日,美国航天局公布了从土星与水星轨道上探测器拍摄的地球与月亮最新系列影像。照片都摄于本月19日,其中“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拍下的是彩色照片,当时它距地球约15亿公里;而“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拍摄的是黑白照片,当时它距地球约9800万公里。

(1)材料中的图片的获得,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________。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哪些领域?

(3)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________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应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答案 (1)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2)传感器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监测和防御等方面。 (3)空间数据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城市管理

解析 第(1)题,材料中的图片获得,首先是运用遥感技术(CCD立体相机)获取的相关数据,然后通过GIS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我们看到的图像。第(2)题,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遥感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监测和防御等方面。第(3)题,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主要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等方面。

29.(12分)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确定研

究区域 ―→收集资料,分

析区域特征 ―→研究区域优势与不

足,扬长避短,确定

发展策略

材料 阶段Ⅱ成果:①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②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

比较要素 该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类型 ①________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土壤 ②________ 水稻土 工业特征 重工业为主 ③________ 农业发展最有利的自然条件 ④________ 水热充足 (3)该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建议答案 (1)东北

(2)①温带季风气候 ②黑土 ③轻重工业并重,综合性强 ④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

(3)商品谷物农业

(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改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竖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更新。

解析 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农业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该区域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寒温带只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平原一部分曾有“北大荒”的称号,所以推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北。

(2)结合前面分析,该区域是东北地区,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土壤是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阔。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是长期种植水稻形成的水稻土,轻重工业并重,工业综合性强。农业最有利自然条件是水热充足。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国营农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4)要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耕地面积受到限制,又要保障、提高粮食产量,只有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产。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改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和水土保持工作,保持土壤肥力。加强湿地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促进珍贵树种更新。

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了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希望大家能够在做题中加深对高二地理知识点的记忆,更多的高二地理题请登录学大教育网浏览。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阅读 2016年秋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附答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检测题 2016年秋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质量检测题整理 2016年秋新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册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点

点击访问更多木玛升学网的 学习资料资讯

上一条: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随堂检测题 下一条: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检测题

网友评论 共0条

暂无数据